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電子業上半年營收成績 看下半年走勢

從財報找標的
《理財周刊》464期 文.鄭國強

6月份電子股營收出爐,累計至整個上半年營收來看,鴻海(2317)仍以5920.8億元位居營收王,廣達(2382)則以3094.4億元緊追在後,緯創(3231)、仁寶(2324)、宏碁(2353)等營收均有2千億元以上水準;台積電(2330)則以1095.6億元成為千億俱樂部最後一名成員,中華電(2412)營收雖有903.7億元成績,但只能在俱樂部門外窺視。

單就6月個別營收觀察,若以電子業分類觀之,營收逐月轉強的子產業僅有11項。先從產業上游來看,IC設計、LED及光元件、IC代工、IC封測等,其中以IC設計表現最佳,6月營收年增率有6.87%,上半年整體表現較去年衰退1成,在整個金融海嘯影響力未完全退卻之際,這樣的表現算是差強人意了(見附表)。

電子個別產業中找績優生

另外,LED及光元件,鴻海相機製造零組件供應商的先進光(3362)表現相當突出,上半年累計營收達到1.65億元,年增率有129.2%,而且第1季財報毛利率高達38.88%,為去年(6.4%)的6倍,唯財報上獲利項目仍處於虧損狀態,但轉機意味濃。法人估計,今年先進光除了受惠於日圓升值,在中低階數位相機代工出貨增加之外,還受惠於成為宏碁筆電的視訊鏡頭重要供應商之故。

位於產業鏈中游的LCD-TFT面板、PC介面卡及面板零組件廠商,在6月的營收表現成長率較前5個月好,但和去年同期相較,仍未脫離衰退陰霾,尤其是整體面板業上半年營收表現仍較去年下跌44%以上,面板零組件則是繳出更悲慘衰退48%的成績;不過,逐月轉佳的營收似乎預言著景氣的回溫,以及業績的撥雲見日。

下游部分,商業自動化、光碟片、手機製造、消費電子類股營收逐月轉佳,但僅有光碟片產業的6月營收年成長達3成以上,有47.58%佳績,但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只有微幅增加1.56%,就更不用說其餘產業個股只是衰退幅度縮小,並非獲利上有重大突出表現。

遊戲族群表現依舊搶眼

遊戲族群仍然讓投資人無法忽視,在暑假效應、宅經濟發威之下,網龍(3083)、昱泉國際(6169)、宇峻(3546)、橘子(6180)、大宇資訊(6111)在6月營收表現紛紛創下佳績,昱泉單月營收有7448萬元,雖然不高,但年增率達到3倍以上,上半年營收年增率高達73.58%。

網龍在6月25日收盤時超越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正式成為三高價股之一。網龍營收從去年8月起就有另一階段的表現,每個月站穩1.2億元大關,上半年累計1到6月達9.48億元,當傳統電子業營收仍深陷泥淖時,網龍的年增率高達78.68%,尤其是1月份營收還一度逼近2億元,表現相當搶眼,股價更是強勢表態。

宏碁烤肉 緯創吃香

在主流電子中,NB品牌大廠宏碁今年市場策略積極、靈活,當Google提出以通訊架構為主的Android平台小筆電時,宏碁率先支持,而且也是領先市場發表英特爾最新CULV平台筆電的品牌廠商,迷你桌上型電腦在歐洲更傳出捷報。然而宏碁上半年營收2035億元,年增率僅9.8%,在同業中並不突出,但是「母雞」卻意外帶起「小雞」的業績表現,緯創成為最大受惠者。

緯創6月筆電出貨衝上230萬台,比5月成長約27%,讓單月營收達到477億元,第2季累計營收達1259億元,比第1季成長17%;上半年營收則有2328億元,年增率32.27%,在電子業中排名第三,雖然距「二哥」廣達仍有766億元差距,但廣達的年成長卻是衰退了2成。

外資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在低利NB模式將逐漸被淘汰後,將會拉高緯創的淨值率,估計第2季的淨利率將有1.8%的水準,優於第1季的1.2%。在未來一年裡,由於筆電替代桌上型電腦的速度加快,以及產品的多元化,還有低價筆電代工比重降低、監視器部門開始獲利等因素之下,摩根士丹利證券將緯創的目標價訂在65元。

異軍突起型 英業達、系微

在筆電代工族群中,英業達(2356)雖非一線廠商,卻因和宏碁同步切入CULV平台筆記型電腦,因此在6月營收繳出363.3億元成績,累計上半年營收也屬千億俱樂部一員,達到1871.3億元,年增率達36.26%,為筆電代工廠中最高者。從財報來看,今年第1季毛利率難免和整體產業同步下滑,但每股盈餘卻較去年同期意外上升,去年第1季每股盈餘只有0.21元,而今年卻有0.55元。

軟體廠商系微(6231)則是小兵立大功,擁有宏碁、聯想、東芝、新力等重要客戶的系微,去年下半年宏碁推出超熱門的小筆電Aspire one,全面搭載系微的BIOS已讓其營收創下佳績,今年更率先發表「電腦6秒開機」的新技術,奪得小筆電商機;由於業績火紅,從年初約230名員工,到5月底已補了快100個人,和整體產業的蕭條形成強烈對比。未來,系微董事長王志高表示,系微推出Android作業系統平台方案「Humanos」,該平台為完整解決方案,可望收取約2倍授權費。
【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464期】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產業洗牌 益通要比馬拉松不比百米 太陽能業面對史上嚴重衰退

2009年,太陽能產業大洗牌,曾為股王的益通光能也面臨清算美國子公司的挑戰,但董事長吳世章卻老神在在,口袋裡似乎有著錦囊妙計……

《理財周刊》463期 文.鄭國強 攝影.汪志宏

7月份豔陽高照,是太陽能發電最佳時機,但並未照亮太陽能廠商的未來,各家業者彷彿看到的不是向光的一面,而是陰影的另一面。

首先,金融海嘯後,太陽能產品價格跌勢至劇,2008年第3季電池的價格為每瓦3.5到3.8美元,今年6月則掉到1.4美元,電池模組則從4.5美元滑落至1.7美元;連上游廠商也難逃海嘯衝擊,原材料矽的價格從每公斤500美元掉了近9成,現在每公斤只需60美元。產品價格掉了一半,表示廠商的利潤也會跟著縮水一半,更何況市價跌幅遠超過一半。

各大研究機構也紛紛下修整個產業的預期,EPIA(歐洲光伏產業協會)在今年4月指出,2008年全球的安裝量為5.6GW(56億瓦),2009年則衰退為4.6GW,另一機構iSuppli提出更悲觀的估計,今年的安裝量將由去年的5.2GW下滑至3.5GW,掉了48.5%。屋漏偏逢連夜雨,各國政府也因財政收支的惡化,先後減少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

「需求雖不會減低,但現在是Over Supply了,產業一定會重整。」益通光能(3452)董事長吳世章認為,整個產業上下游都會整併,但上游的速度會比較慢,整併風會從下游開始,尤其是各國停止補助措施,銀行資金退潮,整個產值將平白消失30%至50%。也在這個時候,益通結束了和美國系統廠商Spire所合資的Gloria Spire Solar公司,為的就是下一步的調整。

三種太陽能廠商會出局

吳世章斷言,產業中有3種公司在今年將步上被淘汰的命運,先從去年炙手可熱的矽晶圓材料來看,「第一種是跟人家簽長約,被料源綁死的,出局!第二種是手上沒有料源的廠商,因為無法滿足客戶需求,也出局!」

去年上半年之前,矽晶圓材料價格一路飆漲,每公斤曾喊到500美元,愈早買進的人賺愈多,「有原料者為王」是當時的遊戲規則,上市櫃公司只要和MEMC簽到矽材的長期訂單,就會被市場放大焦點,股價漲上一波;沒想到「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今年價格掉到去年的1折多一點,變成「誰簽長單誰就倒楣」。

「長短約6比4左右,才有自我調整獲利反差的能力。」吳世章指出,如果當時簽下的訂單很貴,現在手上有資金者也可以再買一點,讓平均成本壓低,益通光能的中長約占5到6成,對益通來說是最好調整的比重,「這很累,很不容易啊!」

第三種是發電效率不夠高的廠商也會出局!」吳世章認為產能少、效率低的廠商,就不用跟人家談競爭了,在太陽能發電產業裡,電池的轉換效率就是獲利率,轉換效率每高1%,成本就可省下7%,這是基本規則。

吳世章指出,太陽能電池價格光是便宜是沒有用的,效率沒有提升,廠商賺不到錢,對買家來說,電池的效率愈高就是愈便宜。以一片6吋的發電晶片為例,在轉換率15.5%下,才發電3.75瓦而已,若轉換率達到20%,可發出7瓦多的電,是原來的2倍,「同樣做一片6吋的,你做15.5%和20%的轉換率差了2倍,裡面的獲利能力差多少?如果我把它變成18%,益通就能靠這個贏。」

獲利密碼 電池轉換效率

在以矽晶圓為主材料的太陽能電池中,單晶的雜質低、缺陷少,因此成本比多晶來得貴,轉換效率比多晶高1%至2%,約16~17%。然而,益通雖以多晶為主,吳世章卻有把握效率不輸給單晶,「1瓦代工是1塊2元,我開1塊3元,但是保證轉換率可以到16.5%,雖然比較貴,客戶還是會找我做,別人做單晶,我做多晶的效果比他們還好。」

話雖如此,吳世章亦了解難以違反物理特性,也明白多晶矽電池的極限,單晶在2008年已經可以做到18%的轉換率,今年往20%邁進,多晶矽電池不可能提升到那麼高。「單晶內有配方、方法、製程等太多的變數,不是常人可以做的,關鍵的差異在此,我們應該去掌控。」

至於另一種發電主流「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中,益通可以做到8%的轉換率,在產業中屬高標(平均在6%到8%之間),2009年第1季開始量產,產生營收,但吳世章並不以此為滿足。「雖然8%已經很高了,但是對我來講都不夠,電池效率一定要超過12%,才有存在壓迫別人的意義,效率一低,發電面積要很大,才能引起客戶的興趣。」

每家廠商都知道高效率重要,但要怎麼提升呢?當然要靠研發,益通光能在研究發展上的投資不遺餘力,公司內有50幾位博士,吳世章卻仍然擔心人才短缺,他看到那些沒有真正研發人員的太陽能電池公司,覺得不可思議……。

【精采完整內文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4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