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16家績優生 一年賺得比一年多

生技大淘金
理財周刊371期 文.高永謀

佛家說,生、老、病、死,乃人間四苦;然而,在當下投資者的眼中,生、老、病、死,都蘊含無限商機,屬於生物科技產業的商機。

2006年底,巴菲特喊進生技股,他所主持的柏克夏‧海威瑟(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今年持有健康照護產品大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股數,從2410萬股激增至4870萬股,增加超過1倍,更購進48萬8千5百萬份法國最大藥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所發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

◎生技將取代資訊業

巴菲特掀起了全球投資生技股的風潮,這股風潮現在也吹進了台灣。在今年,企業家如郭台銘、名人如蔡英文,紛紛投入生技產業,使得台股中的生技類股,股價同樣活蹦亂跳,以儲存臍帶血起家的訊聯從興櫃轉上櫃,更見證了生技股熱絡的程度,7月26日掛牌當天,訊聯股價從掛牌價23元,最高衝至229元,也就是說,每個買到訊聯股票的投資人,1張股票就可獲利新台幣20萬6千元。

生技產業前景看好,創投業者嗅覺更敏銳。根據創投公會的統計,2005年,台灣創投界投資生技產業,案件數有35件、金額為8.6億,到了2006年,案件數增至55件,成長幅度超過57%,金額增至14.5億,成長幅度也超過40%,成長的速度相當驚人。

台灣關於生技產業的研討會,也越來越多。在9月28日,中研院與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便在台北市召開生物科技研討會,目的乃尋求與創業者合作的機會。同一天,為了因應越來越多生技廠商進駐南科,經濟部所屬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也在南科設立據點;南科為台灣規畫8個生技園區之一,目前進駐的生技業者已有17家,根據南科管理局的報告,3年來營業額成長都超過30%。

《時代雜誌》(Time)曾預估,現在的人類處於資訊時代,資訊產業是全球最重要的產業,但到了2020年,主導全球的產業將轉變成生技產業。

在台灣,生技產業也越來越被看好。去年,台股中所有生技上市櫃公司在2006年度,其平均本益比仍高達24.9倍,代表著這些生技公司每多賺進1塊錢,便等於為投資人賺進24.9元的財富,未來發展備受期待。

目前,生技產業大致被區分為保健食品、藥品、醫療器材等類別;保健食品包括增強體力、免疫力的食品與飲品,藥品指衛生署歸類的西藥與漢藥,醫療器材則包括檢驗、治療疾病與病後復建所需的儀器。在市場上,葡萄王、晟德、五鼎等3 家業者,已打下一片江山;而在「生技服務業」的新領域,訊聯則快速竄起;它們的成功故事,正說明了台灣生技產業旺盛的生命力。

◎4大生技 各領風騷

早年以康貝特口服液發跡的葡萄王,在10多年前便致力傳統補品如靈芝、樟芝製成藥劑,將昂貴的補品變成1錠不到10元的藥劑,使得這家將近40多年的老店,不但從傳統飲品公司,脫胎換骨成為生技企業,更保持高度的競爭力,今年上半年營業額還比去年同期,成長21%。

「良藥苦口」,已不再正確。晟德不但把苦味變不見,還加上各種水果口味,不但在台灣200多家藥廠中異軍突起,成為「口服液之王」,還積極進行全球布局,今年上半年業績成長高達32.81%,遠遠超過其他藥廠。

提到醫療器材,五鼎生技已是台灣代表性企業之一。它靠著通過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專利的技術,獲得德商拜耳及日商Arkray的代工訂單,今年的EPS預估為5.62元,2008年更上看7.28元,獲利能力驚人。

臍帶血中蘊藏的幹細胞,目前已證實可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地中海型貧血、黏多醣症、血液再生不良、先天性免疫不全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訊聯發揮台灣企業獨有的創意,將儲存臍帶血變成服務孕婦的生意,更趁著競爭對手──生寶因代言人趙建銘形象受創,一舉躍升為臍帶血的業界龍頭,股價超過百元。

◎股價偏低 穩健抗跌

生技股越炒越熱,但是,現在是一般投資者進場買進生技類股的好時機嗎?德盛安聯全球生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美商普萊治醫藥公司總裁陳建裕、台灣工銀集團旗下的波士頓生技創投董事長吳丁凱等3位專家,都給了肯定的答案。

「從歷史來看,研發一個生物科技的技術,大約需要7到8年的時間,2000年時,生物學有個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公布了人類的基因圖譜。這代表著:相關技術會在這1、2年成熟。」也就在2000年,原本專攻電子類股的傅子平,毅然投入生技類股領域,他認為,台灣的生技類股,即使受到郭台銘效應的拉抬,股價仍然相對偏低,「還有一個值得投資的理由,那就是在這一波次級房貸股災中,生技股是最具抗跌性的類股。」

曾擔任百事可樂食品部(重要品牌包括肯德基、波卡洋芋片)中國區總經理的陳建裕,數年前也決定回國投入生技產業,而他也順利取得台塑生醫體外檢驗試劑產品的北美代理權,相當看好台灣生技業者的國際競爭力。

他認為,「生技類股不會暴起暴落,投資者可以比較安心。為什麼抗跌,你看現在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快速,人們特別愛惜生命,生技產業自然備受重視。」

「一直到去年,我對台灣生技業者還相當失望,只看歐美的生技公司;今年完全不一樣,台灣生技公司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過去擔任中橡總經理的吳丁凱,曾帶領中橡成功跨足製藥,其贊助研發的龐貝症(指基因缺損造成肝醣轉化脢無法有效運作的疾病,先進國家每年約有1萬名嬰兒,因此症而死亡)特效藥,讓中橡獲得上百億的權利金,現在他已從化工轉換至生技領域,副業反倒成為主業。

吳丁凱笑著說,生技產業一如當年的電子產業,已吸引眾多旅居海外的優秀生技學者回國,例如身兼諾貝爾獎級生技學者,也曾創辦Optimer製藥公司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前衛生署長、抗SARS總指揮李明亮,以71歲高齡投入生技產業;這些讓他對投資生技產業充滿信心。

◎以個人經驗做挑股原則

生技產業雖熱,但要了解它並不容易,想下手投資,更非易事。一般投資人應該如何挑選生技類股呢?

「你可能沒買過生技類股,但你與家人總有生病的經驗吧!」傅子平建議,投資者可以鎖定一個疾病,例如常見的傳染病、癌症、傳染病、氣喘、過敏等,從與此疾病相關的產品與公司開始研究起,便能開始了解生技產業。其實,從普遍的近視,也可視為研究生技產業的入門,「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台灣製造隱形眼鏡的技術很厲害,例如精華光學,不但有自有品牌帝康(Ticon),還幫國外大廠代工,產品全世界都看得到!」

「台灣生技市場很小,投資者務必要選有國際市場的公司。」陳建裕指出。全球每年花在癌症、腸胃病、肥胖疾病、整形美容的費用,超過100億美元,而且數字仍逐年增加,這些疾病都需要檢驗、治療、復元的儀器,因此看好如五鼎、百略此種醫療儀器廠商;但他特別提醒,現在先進國家主宰全球生技市場,歐、美、日人民煩惱的身體問題,就是癌症、腸胃病、胖瘦美醜等問題,所以台灣的生技類股還沒有「中國概念股」、「中國收成股」,「幾年後,可能完全改觀,到時候,新興市場的生技產品將大幅增加,他們煩惱的不外乎感冒、肺結核、瘧疾這些傳染病,所以那時可以注意生產藥品的公司!」

◎醫療器材公司 專家最看好

在生技類股中,吳丁凱、傅子平、陳建裕3人都最看好生產醫療器材的公司;他們皆認為,台灣精密製造業、電子業水準高,因此這些廠商全球競爭力很強;傅子平更強調,雖然這些公司主要收益,來自幫國外大廠代工,「但與電子產業不同,醫療器材的代工門檻較高,因為這些器材涉及人命,大廠不會貪便宜而更換代工廠,所以訂單不太會被搶走。」

至於藥品公司,3人的看法較為分歧。傅子平認為代理國外大藥廠產品與保健食品的公司,獲利還算平穩;陳建裕則認為,藥品研發曠日廢時,如果沒通過 FDA的認證,之前的努力都是白工,投資風險較大;吳丁凱強調漢藥西醫化,將是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道路之一,「很多人不以為然,因為這類產品很難通過FDA認證,但別忘了,歐洲的生技市場也很大,尤其德國,對這類產品接受度最高。」

在投資生技類股前,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市場的定律是,越可能賺錢的,風險就越大。」傅子平估算,藥品公司如果成功研發新藥,毛利率可能高達80%;生產醫療器材的公司如接獲國外大廠訂單,毛利率可望達到50%;保健食品公司的產品如果熱銷,毛利率也只有20%。

陳建裕提醒投資者,「不管是藥品或醫療器材,要看它是否已通過美國、歐盟的認證,更要看有無健保給付,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才算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