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拒喝瓶裝水 帶水正流行

【2007/11/24 聯合報】

選舉熱潮近了,一箱箱瓶裝水幾乎和喇叭、汽笛一樣,是競選熱場拚人氣的重要配備。大街上、會議室,人手一瓶方便的瓶裝水,已成台灣人解渴的習慣答案。

今年夏季,在減碳理念下,「拒喝瓶裝水」運動在國外方興未艾。因為,瓶裝水的清澈水液代表黑色的石油消耗:寶特瓶身是由石油提煉而來、越洋跨海運送的能源消耗,都讓地球暖化雪上加霜。

環保團體指出,全球瓶裝水每年消耗廿七萬噸塑膠;光美國一地用於瓶裝水的塑料原料,每年就超過一百五十萬桶石油。

在台灣,也開始反省「瓶裝水之惡」。「我們真的需要飲用瓶裝水嗎?」曾每天記下自己「碳足跡」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員張楊乾,目睹會議中討論排碳議題,卻人手一瓶瓶裝水,諷刺的場景讓他寫下「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文章貼在部落格,被轉寄千餘次引起共鳴。很多台灣人才知道,原來喝一瓶水會助長溫室效應。

行動跟著反省而來。今年七月起,台達電停止採購瓶裝水,換上玻璃水壺和瓷杯,以白開水待客。台達電公關處長周志宏說,許多員工外出洽公也會自備水壺或水杯,支持生活減碳運動。

在台灣,呼籲國人用開水取代瓶裝水,除環保外,還有更實際的理由。環保署規定自來水的檢驗項目多達五十五項,一般包裝水只有十項;要有更放心的水質,喝開水吧。

公眾人物也扮演推手。作家王文華及歌手王力宏都公開提倡,隨身水瓶對自己健康好,也對地球好。

許多學校也積極推廣喝白開水運動,除環保外,也減少小胖子和蛀牙。例如竹北市十興國小不設販賣機,沒有福利社,鼓勵學童自備水壺,到走廊的開飲機裝水喝;老師向學生宣導:喝白開水最健康。

本報記者訪查發現,許多政府機關開始飲用開水。新竹縣政府發給官員鍍有姓名的保溫杯,供開會使用。台南市政府今年起停供瓶裝水,環保局戶外辦活動,也改用大桶開水,提供民眾公用保溫杯。



寶特瓶減量 比回收更環保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07.11.24 03:14 am

台灣人一年用掉近四十六億支寶特瓶,瓶子都到哪兒去了?環保署表示,台灣寶特瓶的回收有利可圖,回收率幾乎百分之百,可再作為衣服、環保袋和塑膠用品的原料。

但官員指出,並非有回收就是環保,因為回收再處理的過程仍要消耗能源、排放汙染,從源頭減量才是真環保

美國舊金山、紐約等城市發起拒喝瓶裝水運動,理由是裝水的寶特瓶從製造到運送過程都耗費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只有兩成的廢寶特瓶被回收,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

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林建輝說,回收的寶特瓶要靠人工分類、壓縮打包,送往再生工廠粉碎、清洗、乾燥等過程,再製成塑料,製造布料和各式塑膠品。使用回收塑料比用原料減少一半的能源、六成的空氣汙染、兩成的水汙染和九成的廢棄物


M型兩端 都在猛灌瓶裝水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林韋任、胡宗鳳、鄭朝陽╱連線報導】 2007.11.24 03:14 am


油價飆高,人人喊苦,但現在一公升的油錢只能買半公升進口礦泉水,形成水比油貴的奇特現象;但加油站又可拿到免費的台產瓶裝水。不論M型社會的哪一端,大家都愛瓶裝水。

開瓶量 去年11億支

當「拒絕瓶裝水」等進步觀念正發酵時,國人擁抱瓶裝水熱度不減反增,開瓶量屢創新高,去年喝掉十一億四十萬支瓶裝水,每人一年喝掉四十八瓶水。

所有瓶裝飲料的包材寶特瓶都是由石油提煉而成。台灣人喝瓶裝飲料,去年就用掉四十五億八千五百萬支六百西西的寶特瓶,串起這些寶特瓶可繞台灣兩百二十三圈、地球六點三圈。

名牌食品總經理特助陳芸甄指出,目前瓶裝茶市場最大,營業額是瓶裝水的三倍。但今年瓶裝水成長率首次超越茶飲料,增幅一成二;進口礦泉水市占率也增兩個百分點,瓶裝水市場仍看好。

有場子 它一定出現

瓶裝水為何賣得這麼好?方便、顯示品味之外,整個社會習慣在公開場合提供大量瓶裝水,也是主因。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員張楊乾曾描述這樣的場景:正討論企業碳排放交易的會議,桌上整齊放著瓶裝水;兩個小時後會議結束,開封的水大半沒有喝完,喝剩的水將一如往常沖到下水道去。

表身分 貓都喝名牌

飲用進口礦泉水,似乎也成身分表徵。許多國際明星來台,總會藉著媒體透露「一定要喝某某牌礦泉水」,甚至連泡澡都指定使用進口礦泉水;高明的公關操作讓民眾將進口礦泉水與「偶像」、「品味」產生聯結,喝礦泉水也成為認同的一部分。

有名科技女強人平日非某牌進口礦泉水不喝,連她的貓也都是喝同個牌子。

喝送的 家裡免煮水

個人之外,會議、贈品、招待客人,都是瓶裝水的用處。中央政府雖有環保署以身作則,拒用瓶裝水,但中選會等少數公家機關,開會時仍提供瓶裝水。飯店、加油站免費贈送,更是瓶裝水消費大戶。在台北市政府任職的任小姐說,光是喝加油站送的瓶裝水,在家幾乎不必煮開水。

加油站幾是瓶裝水的最大通路,中油六百家直營站一年曾送出八百萬瓶水,但前年九月已喊停。但另有一千兩百多家加盟的加油站仍用瓶裝水促銷。

加油站 促銷卯勁送

連鎖規模一百零三家的全國加油站表示,為了打開市場占有率,仍會繼續送瓶裝水;每年送出約卅一萬瓶水。

台塑集團直營的台亞加油站,目前全台約有一百六十六站,從今年七月開始也已取消送瓶裝水的促銷活動,改以積點換贈品。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認為,大型災難發生時,瓶裝水的確解決群眾的飲水需求,但在白開水唾手可得時,是否要耗費大量能源喝瓶裝水呢?揭露商品背後的碳排放資訊,讓消費者心中常存「減碳」觀念,多想想環境的負擔,消費就會更理性。

個人感想:9939的宏全,要小心了...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10大明星產業 答有!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2007.11.22 03:01 pm

2008年即將來臨,對於明年產業投資契機,新光多重計量基金協管經理人鄒政杰指出,明年電子股投資主流,將朝向「可攜式行動通訊」、「環保節能趨勢」、與「產品替代升級」發展,十大受惠產業有IC設計、手機零組件、數位相機、LED、網通、LCD、太陽能與NB,傳產股投資焦點仍看好中概內需股與原物料族群。

鄒政杰表示,2008年國內電子產業在彼此競合下,最優先看好「可攜式行動通訊」、「環保節能趨勢」與「產品替代升級」三大商機。可攜式行動通訊商機,環繞在行動連線題材上,代表性商品包括觸控面板、GPS、PDA、多媒體影音儲存、數位相框以及低價筆記型電腦等,受惠產業則以消費IC 設計和LCD兩大產業為主。

鄒政杰預估,明年電子新產品推陳出新下,終端消費需求激勵消費性IC設計與小尺寸面板廠商營運維持高度成長,產業投資前景看好下,股價歷經前波修正後,許多標的都成物美價廉的樸玉股。

環保節能趨勢方面,則首推具環保概念的太陽能,以及最近受政策利多加持的LED兩大雙星產業,

另一個具節能商機代表的LED產業,除日前政策宣布LED取代白熾燈的利多外,LED產業由於下游應用層面廣,終端產品尚未全面普及,鄒政杰預估,LED上中游產業目前產能吃緊,明年將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下游產業則受惠手機出貨增加、NB背光源產品快速普及,需求將逐季成長。

至於明年熱門的產品替代升級商機,鄒政杰仍看好LCD TV與網路通訊兩大產業,

此外,明年傳產股亦不乏成長族群,鄒政杰認為,明年看好中國經濟高度成長下,中國內需市場的龐大需求,將使國內中概內需族群業績大幅成長,包括像食衣住行相關的中概通路股,長線爆發力不容小覷;而原物料族群則受惠新興市場長線需求暢旺,即使目前許多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震盪,拉長時間來看,股價仍有一波長線多頭行情。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白熾燈禁用 LED利多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張義宮/台北報導】 2007.11.20 04:26 am

政府節能計畫啟動!經濟部能源局昨(19)日表示,台灣將全面淘汰白熾燈泡,首先從公部門開始禁用,預計後年第一季全面汰換,改用LED(發光二極體)省電照明,2010年起陸續停產白熾燈,對LED照明產業,將是一大利多。

能源局長葉惠青昨天在「行政院2007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上,宣布全面淘汰白熾燈泡政策。

葉惠青指出,世界各國陸續淘汰耗能的白熾燈,澳洲、歐盟及美國加州等已宣布淘汰期程,台灣將從公部門導入,更換照明設備時不再使用白熾燈,全面改用省電燈泡或LED燈。

去年白熾燈內銷量約2,075萬盞,今年仍維持在2,000萬盞,年用電量約10.4億度。葉惠青說:「未來若全面汰換,改為LED照明,每年將可節能達41%。」葉惠青強調,台灣將從公部門優先禁用白熾燈泡,住家、民間產業,包括飯店、醫院、大賣場等,也陸續禁用。按經濟部計畫,2012年底將全面停止使用白熾燈泡。

葉惠青預估,2012年LED照明將大量商品化,能源局規劃,國內交通號誌將從明年逐步汰換為LED燈,建築、景觀照明及非主要道路水銀路燈,2025年底將全面汰換為LED燈,屆時每年將可節約37.8億度電,節能潛力達41%。

目前積極投入LED照明的廠商有晶電、億光、東貝、宏齊、璨圓等。這些企業從節能、建築、情境的照明項目跨入LED,再進入一般照明,甚至進入汽車電子及顯示器產業應用。今年全球LED一般照明市場的規模逾5億美元,預估每年市場成長25%以上。

國內LED廠商則集中在中、下游晶粒製造與封裝,多家廠商看準節能趨勢,積極投入LED照明研究,包括:鴻海、光寶、億光、友達、奇美、台達電、崇越電、奇鋐、能緹、超眾等。

為減輕溫室氣體排放,多國政府今年起禁止使用白熾燈泡,澳洲政府2月宣布,三年內將逐步禁用白熾燈泡;歐盟3月也決定在2010年前,全部使用節能型照明設施;加拿大政府也宣布,到2012年將禁止銷售白熾燈泡。

LED路燈打頭陣 產業亮起來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台北報導】 2007.11.20 04:26 am

經濟部擬定節約能源策略目標,未來將逐步換用LED省電照明,這對LED產業將是一大利多,台灣的LED照明現在才剛起步,LED路燈打頭陣,目前積極投入LED照明的廠商有:光寶、晶電、億光、東貝、宏齊、璨圓等廠商

經濟部能源局已不只一次表態,將發光二極體(LED)視為環保節能的重要產業,未來三年內將台灣剩下的43萬盞交通號誌燈全部更換為LED,而全省更有135萬盞路燈已朝改用LED路燈規劃,預估明年將開始推出使用LED路燈的示範道路。另外,還會選擇具代表性建築和戶外環境,建置LED照明示範應用區,能源局「挺」LED產業的態勢,相當明顯。

東貝光電董事長特別助理張清義表示,政府帶頭推動節能,會為LED帶來龐大的商機,而廠商為了搶進會相繼投入研發,進而提升整個業界的技術層次。

在香港掛牌的真明麗台灣區總經理鄭建文表示,交通號誌和路燈已走入LED,照明系統廠開始卡位,未來應是LED和照明系統共同攜手合作,LED可望順利走入家庭照明和辦公室照明。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靜脈產業 動能可觀

《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14期

近年來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除了政府在廢棄物回收成果卓著,腦筋動得快的台灣廠商也將這些以往視為無用的垃圾,透過回收再生處理,轉為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文/大茉】

廢棄物再處理 產值逐年遞增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致力於環保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可見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加上京都議定書對二氧化碳減排的嚴格要求。近年來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除了政府在廢棄物回收成果卓著,腦筋動得快的台灣廠商也將這些以往視為無用的垃圾,透過回收再生處理,轉為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資源回收 具多重效益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統計,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由一年八百萬公噸到目前一年超過一○八一萬公噸,環境品質折耗到一年三○三.五億元,並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年可減排約五百萬公噸,減排全國約二五%的二氧化碳。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指出,目前我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新資源,多數提供國內產業應用,具備多重效益︰第一可減少國內自然資源的開採及降低對國外原物料的採購,進而及減少原物料缺料及漲價的風險;第二可減少國內廢棄物的存量,將廢棄物妥善地處理,以減少掩埋及減輕生態環境的負荷;第三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工業局積極鼓勵投資下,我國實際從事資源化的工廠數目由二○○二年的一百多家到去年成長到六八六家左右,目前大多為中小型廠商,其中某些產業的進入門檻高且利潤高,也不乏有上市櫃公司,像是晶圓再生的昇陽半導體及中國砂輪,提煉貴金屬的佳龍、廢水處理的中宇、寶特瓶再生紗廠中興紡織及力鵬,及生產爐石水泥的中聯資源等。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扮重要推手

台灣廢棄物資源化的成效卓著,幕後推手即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綠基會董事長林志森指出,廢棄物資源化分為工業及消費性產生的廢棄物兩種,工業廢棄物的再利用量達一○八一萬公噸,回收率目前高達七五%左右。

而產值方面,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產值由二○○二年的二四九.二億元提升到去年的三八五億元,成長率約五五%,綠基會預估未來隨著技術精進將持續成長,希望透過研發高附加價值的資源再生技術,提升每年百分之十年的產值成長,預計於二○一一年達到六二○億元的目標。目前家庭消費性廢棄物的回收率僅達三五%左右,仍須努力。

綠基會主要工作之一是促成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並希望年成長一%,於二○一一年達到八○%的資源回收率。

廢棄物資源化產業,在台灣也稱做資源回收或是資源再生產業,而日本稱做「靜脈產業」,並將一般的生產事業稱做「動脈產業」,象徵資源回收產業的地位及重要性。

林志森指出,以人體做比喻,資源再生產業的廠商就像靜脈,將社會上不要的廢棄物處理掉或是循環再利用。林志森認為資源化產業不能當作一般收破爛的想法經營,必須注重整體發展,林志森說:「要有效推動資源化產業,首先要將它當成『產業』來推動,這樣才具推動力及策略性發展。」

林志森認為此產業「三通」後才能達到縱效及長遠的發展,所謂的「三通」原則為上通、中通、下通。「上通」包括政府方面的法令制訂及優惠措施,「中通」指產業界的配合及升級,「下通」則是指政府提供完整的配套措施及法令後,消費者能安心地使用廢棄物再生後的產品,林志森指出唯有政府能制訂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讓消費者安心使用經過再生處理的產品,也才能完成「下通」。林志森希望綠基會能成為橋樑,促進產官學的合作,幫助產業進步與升級。

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源再生產業以經營環境面、產業體質面及市場需求面三方面作努力。綠基會執行長余騰耀指出:「早期發展來說,政府以塑造產業『環境』為主,提供相關配套措施。

中期目標在技術引進及人才培養,以取得關鍵技術,強化產業體質。現今產業發展已日趨成熟,因此朝向市場面發展,以研發『加值化』產品,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目標。」經濟部工業局目前也積極地建立產業資訊服務網,朝擴大市場需求、推動策略聯盟、促進海外市場及強化業者市場行銷四大方向努力。

林志森指出,日、歐等先進國家的競爭優勢在於其技術研發能力,國外許多資源再生的廠商為大財團,資金充足、技術進步,可以將回收的廢棄物再生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因此如何創造高利潤的產品應為台灣廠商努力的目標。

台灣廠商 應跨足海外發展

綠基會指出,國外從事資源回收的大廠,在策略上著眼於全球的廢棄物回收處理,而非單一區域,綠基會認為台灣資源化的產業技術已達一定的水準,因此應學習國外廠商具備全球資源布局的策略,積極向海外擴展廢棄物回收來源,以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再生資源。

由於廢棄物資源化所涉及的事業廢棄物種類及再生技術類型繁多,目前國內廠商技術來源以引進國外技術或與研究機構合作為主,多數廠商採自行摸索,研發加上投入的人力和經費有限下,產業技術提升緩慢、產製高值化產品不易。在生產形態上,部分廠商產製初級工業再生料或產品後,再運送至其他國家和地區做深度加工,因此難以取得高獲利。

林志森認為「技術」是未來與國內外廠商競爭的關鍵,他認為目前國外掌握關鍵技術,像日本從事資源再生產業的廠商以大財團為主,因此資金充足,而這些具高層次技術、能進行深度加工的國外廠商是最大獲利者。

例如早期從主機等電子產品提煉貴金屬,台灣廠商所能提煉的純度不高,皆須送往日本提煉,如今像佳龍精煉的黃金純度已可高達九九.九○%,和日本一樣,因此極具國際競爭力。綠基會未來目標在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創造產品附加價值,以提升資源再生產業競爭力為重要方向。

貴金屬及環保建材 兩大熱門應用

廢棄物再利用,產製成高值化產品為現今資源化產業最重要的發展策略,綠基會目前積極地促成再生業者研發高附加價值的資源再生技術,希望在產值上以每年百分之十的比重成長,包括貴重金屬、建材、再生燃油等。

綠基會認為以台灣來說,目前稀有貴重金屬及建材的再生價值高,在自然資源日趨匱乏的情況下,加上近年來國際金屬價格不斷攀升,貴重金屬的再生化及高值化為此產業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目前台灣在貴重金屬再生利用方面發展迅速,其中包含銅、錫、鋁、鐵、鎳等重金屬,及金、銀、鉑等貴金屬,國內知名廠商包括佳龍、弘馳等

張啟達指出,貴金屬的再生技術除了自國外引進,國內目前也能自行研發提煉的技術及精鍊的純度。此外,稀有金屬多應用於科技產業上,包含電子業製造過程中及家庭使用過的廢棄家電資產品,像是銦(In)等稀有金屬是製造液晶面板不可替代的重要金屬材料,而大部份含有「稀有金屬」之的廢棄物尚未有效地回收與再利用,張啟達指出我國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稀有金屬的高需求,因此回收再生稀有金屬回未來資源化產業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綠建築為目前的重要趨勢之一,台灣本身缺乏砂石,因此價格容易被哄抬,利用石材廢污泥及水庫污泥所製作的輕質骨材具備高強度、抗震、防火、隔熱、隔音、防水等好處,可比一般建材降低室溫六至七度,為減碳、節能的良好建材。

張啟達指出,中聯資源為中鋼子公司,以往冶煉鋼鐵後產生的廢爐石要用貨輪運到外海丟棄,如今中聯資源將爐石資源化,研磨後製成硬度比傳統水泥更強的環保水泥,現在不僅用於台塑六輕海岸工程,也是建造台北一○一大樓的主要建材,不僅減少開採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降低開採砂石量,也節省運送廢爐石的燃料。

根據工研院的研究,每噸高爐石粉,平均節省當量煤料九六公斤,電力四○千瓦,石灰石一.二噸,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七九○公斤,不僅可供應國內建材,也可以解決爐石的廢棄問題,爐石水泥與輕質骨材為建材中「環保及節能」的代表。

此外,余騰耀指出廢玻璃、廢紙等的回收再利用也是未來具發展的再生產業之一,全世界開始減少砍伐樹木,因此回收的廢紙也是目前製紙的主要原料之一。

廚餘再生油 驅動市區公車

到過日本京都的民眾想必會被市區公車上的標語吸引:「此車使用生物柴油作為燃料,並鼓勵大家踴躍回收炸天婦羅廢油作為原料」;美國也有校車上貼有「Soybean Powered」的標誌,中文稱做「大豆動力車」,訴求以大豆油為燃油成分之一。

油價日益升高,原油價已經突破八十美元一桶,上周更一度衝破九十美元的大關,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原油估計只剩四、五十年左右的存量,台灣本身不產油,需仰賴進口,因此尋求替代油品為未來重要方向。

生質柴油(Biodiesel)是將未加工過的動植物油或廢食用油脂,透過化學轉化成具環保特性的燃料。來源有二,一是天然的動植物,包括大豆、米糠、油菜籽、向日葵、棕櫚等,動物油則包括魚油及牛油等;二是廚餘回收油,日本採用低價值的動物油、榨過一次後的二次、三次油,或是廚餘回收油來製作生質柴油,歐洲常用油菜籽(rapeseed),美洲則多利用大豆精煉。

林志森認為生質柴油的缺點在於農作物的價格易被哄抬,且過度種植農作物易加重生態負載量,他認為目前運用穀類等六碳醣作為提煉能源的方法並不好,利用具有五碳醣的植物纖維做為未來能源將是較為可行之道。因此利用廢輪胎及餿水油提煉的再生燃油深具環保意義,也更值得發展。

日本自一九九三年起,即利用廚餘食用油製作生質柴油,當作公車燃料,並在全國各地的連鎖商店設立回收站,以購物折價卷交換回收的廢食用油。台灣在二○○四年底,由工研院能資所在嘉義民雄工業區成立「生質柴油示範工廠」,提供生質柴油給高雄市和嘉義市部份的垃圾車及公車使用,讓高雄市成為亞洲第二個使用生質柴油做為公車燃料的城市,目前台灣主要的供應商有耐斯集團的台灣新日化,是台灣第一家量產生質柴油的製造商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全球四大新熱錢

迎接全新金融生態的投資祕訣
財訊月刊 文◎郭庭昱

處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的時代,錢滿為患是必然的趨勢,隨著油元、主權基金、避險基金等「大象」級玩家的加入,市場的風吹草動更加敏感,全球一九○兆美元的金融資產往哪裡去?未來的賺錢機會,只有「錢」知道!

自從九○年代冷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經濟展現強大的掠奪力,受到多數統治者青睞,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成為重要的政績,近年隨著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等人口大國崛起,造就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的年代。

全球各國一年GDP合計四十八兆美元,但金融資產如今已高達一九○兆美元,過去以船堅砲利代表國力,如今金融戰略才是「隱形轟炸機」,帶領資本家橫行全球、攻城略地,彈指之間,數億美元的大型併購案馬上讓企業變天。

在地球村時代,對於變化最敏感的,不是人,而是金錢。只要有利可圖,「錢」比「人」的反應更快,以錢潮方向做為投資明燈,比任何名嘴還誠實。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也說:金錢之於股市,好比汽油之於汽車。

「錢」是資本市場的引擎,所到之處立即繁榮,尤其國際間快速移動的熱錢,更有來時助漲、走時摜壓的效果。錢從哪裡來?要往哪兒去?弄清楚資金航行的方向,就掌握投資獲利的金鑰。

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時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樣古老的勞動法則並不適用,陷阱往往隱藏在繁複金融戰略的背後,一個不小心,不管是國家或個人,多年積累的老本可能付諸東流。

八月引爆的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就是如此,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問題,拉來全球金融市場陪葬,歐洲機構受傷比美國還重,逼使各國央行不得不聯手搶救;而一九九八年美國的LTCM危機,起因於遙遠俄羅斯債券的流動性問題。

更早的一九八五年廣場協定,開啟日圓升值之路,在九○年泡沫破滅時,日本經濟至今一蹶不振,諷刺的是,擁有龐大外匯的日本人,還是美國各種債券的大買家,提供低成本資金供美國以及各大國際炒家盡情揮霍。這些例子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反證。

麥肯錫顧問公司最近一份「新金融掮客」報告指出,傳統投資市場的大買家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保險公司,已經逐漸成熟化,新興四大勢力包括油元資產、亞洲央行、避險基金及私募基金等,目前擁有八‧四兆美元資金,未來五年將快速成長一倍。這些大錢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將帶來不同的生態,如何與這四隻「大象」共舞?是投資人的新挑戰。

金融主力大手入市,油元積極、央行保守、避險基金興風作浪

油價頻創新高,產油國坐擁金山,好比是一夕致富的暴發戶,在替代能源日益成熟後,好日子總有過完的一天,因此油元透過各種投資以及主權基金,到世界各地搜括賺錢的機會,最偏好投資金融、資產、黃金。對於拉抬油價的新興市場,油元當然不會放棄投資機會,包括金磚四國的各項直接投資,以及大型的IPO釋股,都有油元積極參與的身影。

相較於油元的積極,亞洲中央銀行則是謹慎保守的大戶,「只要央行握有外匯,就是干預的行為」,一位大型券商的研究主管表示,「亞洲各央行被九七金融風暴嚇壞了,競相保有以美元為主的超額外匯,錢放著不用損失機會成本,只好去買美債或歐債賺利息,積極的作法就成立國家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和一般基金不同,不單純以獲利為目的,還兼有國家政策的責任,近來中國投資公司表示,台灣股市也在考慮範圍之內,立刻令國安及陸委會等神經緊繃,畢竟光靠外資「誠實申報」資金來源,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作法。就像禁止國人投資香港國企股,又不能在資金上蓋個「限制出境」的戳章,繞個道就出境了,根本防不了,錢會自己找出路。

央行總裁彭淮南曾表示,台灣因為國情特殊,並不適合成立主權基金。不過,台灣的央行也有「負擔預算」的責任,每年要上繳定額的盈餘給國庫,以去年為例,央行總共獲利二三二○億元台幣,大約是鴻海盈餘的四倍,獲利率約二‧五%左右,較美國Fed利率為低,也輸給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的報酬,如果和新加坡投資公司(GIC)或淡馬錫相較,績效更是天差地遠。

與油元或央行的大額資產相比,避險及私募基金的操作更靈活,沒有創造國家經濟繁榮的包袱,只有基金經理人的分紅激勵,這兩類基金最容易興風作浪,也是出事的高危險群,最近美國《商業周刊》報導,捅出次級房貸大樓子的貝爾斯登基金經理人喬菲,不顧風險控管,進行高槓桿操作,自己卻吃香喝辣,搭著私人飛機趴趴走,最大的原因在他可以分配獲利,卻無須分擔損失,這是基金最大的先天缺陷。

四大金融主力進入市場,代表有更聰明的大錢和投資人搶賺的機會,他們有更多的消息,更專業的人才,進入股市會拉高股票的本益比,流入債市會壓低債券殖利率,無風險套利的幾乎無利可圖,當然,快進快出的基金,也會增加市場波動,讓「股災」的次數更加頻繁

對於全新的金融生態,投資人有二項基本動作,第一是了解熱錢的流向;第二是調整投資心態。

熱錢流向何方?最簡單就是尋找強勢貨幣,再從中挑選趨勢產業。以未來趨勢看來,如果沒有發生大型金融風暴,以人民幣為首的亞洲貨幣最有升值的機會,還有原物料國的「原物料商品幣」,例如澳幣,都是專家眼中會賺錢的標的。

由於高油價、高糧價、中國輸出通貨膨脹等因素,未來「抗通膨」成為投資重要的課題,包括新舊能源基金、不動產證券化、黃金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基金標的。其中,由於全球股市高檔震盪,風險增加,股災的頻率也上升,兼具抗風險的黃金,在投資組合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在投資的強勢區域及產業方面,人民幣升值趨勢受惠最大的企業,莫過「收人民幣、付美元」的公司,例如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航空股,今年以來上漲六、七倍,就是如此;金融及資產股也受惠於人民幣升值。這是基本面的方向。

強勢貨幣、新興市場、抗通膨是三大投資熱點

但是,從投資操作面來看,無論是香港或中國股市,短期之內漲勢過猛,不宜追高,像香港的國企股指數在二個多月內上漲七成,已經形成股價最大的利空,雖然賣了會後悔,還是以落袋為安的心態操作,才能真正持盈保泰。

亞太區域當中,台灣七年來不論匯率或股市,表現僅僅好過日本,屬於「落後補漲」定位,投資人可以把握科技股的行情,以及年底到農曆年間政策作多的契機。

至於海外基金,熱錢依然持續流向新興市場,以亞洲、拉丁美洲、東歐三大區塊來看,亞洲及拉丁美洲更是熱門區域,東歐則較缺乏題材。

在追逐熱錢流向的過程中,投資人更重要的是自保,全球化時代可說是資金在同一競技場比武,風吹草動大家都看在眼裡,加上巴菲特、各大主權基金都有「趁火打劫」的心態,等到金融危機出現時,以低價收購股票或債券。

其實投資人也可以在投資組合中,劃下一塊「趁火打劫」基金,保有一部分現金,在每年出現全球性金融恐慌,股市在一個月內重挫二成時,用禿鷹的心態投資龍頭股,賺一到二成就走人,是因應金融市場風險增加的好對策。

全球化走到如今,熱錢橫流已經無法避免,機會更多,風險也更大,隨著大象級的基金紛紛入市,投資機會逐漸變少,價位也拉高,但搶在大戶入市前進場,利潤又更豐厚,投資小戶的優勢在靈活,劣勢在資訊不足。

拉長時間來看,熱錢的行徑並不難掌握,也是財經媒體追蹤的焦點,投資人最大的挑戰,在於操作手法及投資心態,面對金融大鱷的因應能力,在高檔時更保守,低檔更勇敢,才是和大象共舞的終極挑戰。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Google的「Android」開放手機作業平台

新聞透視》Google 要隱身無數手機內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7.11.07 03:36 am

Google野心勃勃的「Android」開放手機作業平台,可能大幅改變手機通訊市場生態,手機將更像無線上網的迷你電腦,智慧手機(Smart Phone)會更便宜,新的行動上網應用將大舉湧現,電信商壟斷手機上網的局面也可能隨之瓦解。這不是一支掛Google牌子的「Gphone」,而是讓Google藏身於無數手機的「-Google Inside」策略。

但這股浪潮來得沒那麼快,至少,明年下半年我們才能看到搭載Google「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問市。而這些手機能「開放」到什麼程度,還要看電信商的態度。

Google的目標很明確:讓各家廠商能依循相同的平台標準,自由為手機開發軟體、遊戲,添加各種上網應用。這不只是想整合進Google各種網路服務的手機平台,也要讓其他廠商能參與,增添手機應用功能。如此一來,目前封閉的行動通訊網路就會被打開,變成和個人電腦的網際網路一樣開放。電信商對手機上網的功能操控力將會減弱。目前,電信公司牢牢掌控手機鈴聲、網路地圖等各種上網應用,因為這是賺錢的「加值」服務。美國的行動上網市場管制尤甚。

因此,SprintNextel,以及T-Mobile美國分公司這兩家美國電信業,還願意加入Google的開放手機聯盟,顯示他們害怕微軟與諾基亞的程度,可能超越Google。但他們願意開放到什麼程度,目前尚無頭緒。至於另一邊,AT&T繼續緊抱著iPhone與微軟平台,Verizon無線則還在考慮。

Google想看到的是廉價的智慧手機普及化,甚至全面取代現有手機。高通公司(Qualcomm)鎖定的是200美元以下的Android智慧手機,遠比399美元,還要綁兩年約的iPhone便宜。

新聞分析》打免費牌 新兵老將龍虎鬥
【經濟日報╱記者 黃晶琳】 2007.11.07 03:36 am

Google宣布跨入手機領域,但不是推出Google手機,而是採取更開放態度推出免費手機開放平台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市場目前是由諾基亞與索尼愛立信主導的Symbian獨大,微軟行動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也逐漸抬頭,而Google打出免費牌,以切入這塊由大廠壟斷的大餅,新兵老將間顯然還有一番龍爭虎鬥。

Google跨入手機平台計畫早在2005年就開始布局,當年Google買下手機軟體公司Android ,An-droid創辦人魯賓(Andy Rubin)現在擔任Google行動平台總監,而Google新發表的免費行動平台也叫Android。過去Google已經成功奠定其在PC搜尋引擎龍頭地位,近年更陸續併購Reqwire-less、Skia等行動技術業者,並與多家電信業者及手機廠推出手機線上搜尋,Google Map也支援Symbian 系統,近期更積極對美國即將釋出700MHz頻譜表示興趣,展示跨入手機領域企圖心。

因為Android是免費平台,顯示Google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直接與Symbian、微軟搶奪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授權金市場,同時也不直接將手機廣告趕鴨子上架,而是希望將過去PC 經驗,以行動裝置平台從新出發,創造新的商業模式,透過各種行動裝置連網使用Google服務進而帶入廣告收入。

不過在Google大腳跨入手機領域,他的對手—微軟則積極發展搜尋領域,Google與微軟雙方互採地盤競爭更加白熱化,此外市場臆測,過去與Google為合作夥伴的Symbian未來也可能向Yahoo靠攏,Yahoo則積極推動YahooGo手機平台,未來手機作業系統加上搜尋引擎,競爭將更加激烈。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個人、企業新投資 低碳變黃金

遠見雜誌 2007. 9月號

自從「京都議定書」在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發表,並於2005年2月正式生效後,就象徵全球將進入另一個新時代。加上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2006年5月發表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國際上引起大轟動,近一年來全球抗暖化議題,可說熱到最高點。人類文明已經從燃燒大量的煤、石油及天然氣等石化能源的「高碳時代」,轉變到倚賴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的「低碳時代」,甚至走進「無碳時代」。

氣候異常將造成全球2.4兆的經濟損失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在氣候變異、環境生態的改變,更會造成新疾病的產生與擴散、海平面上升、沙漠面積擴大等,甚至會危害人類生命。

地球暖化已經改變了地球生物的命運,就連商業經濟活動也受到它的威脅。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去年底應英國政府所做的暖化報告《Stern Review》中指出,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氣候異常,如颶風、洪水、乾旱及熱浪等現象日益增多,將造成全球總生產毛額(GDP)減少1%到5%,約為3680億英鎊,相當於2.4兆元台幣的損失。

史登認為,為防止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唯一可做的就是減碳。他提醒,如果我們沒有做任何減碳的努力,在2035年即可看到大氣層含二氧化碳量為550ppm,是工業革命前的兩倍,也超過現在430ppm甚多。屆時,全球溫度將較今日再上升2度的機率達到75%,甚至高過99%。

京都議定書明定38個工業國及歐盟減碳標準

減碳不只是救地球,更是減少個人、國家財務損失的最直接方法。英國政府早在2003年就揭示其新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建構一個低碳經濟」(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為這一波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的新趨勢,清楚地做了宣示。白皮書中開宗明義即說:英國要在205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準再大幅降低60%。

「京都議定書」中也明訂,38個工業化國家及歐盟要以身作則,在2008到2012年間,將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該國1990年時的排放量水準,並再降低5.2%。綜合種種因素,國際間一場減碳大作戰正式宣布開打。

商品化∕碳補償、碳禮物、碳權、碳交易……

進入低碳時代,各種具備減碳概念的新興行業、產品、稅則等,也紛紛問世。在英國就發展出個人碳平衡(Carbon Balance)交易。十餘家碳權公司相繼成立,如Climate Care或Carbon Footprint。它們提供網路訂購碳補償(Carbon Offset),以平衡你排出的二氧化碳量。

不止在英國,在澳洲、瑞典等歐洲國家,有愈來愈多的人購買碳禮物(Carbon Offset Gift)做為生日或聖誕節禮物。英國還打算發行碳信用卡,建立個人的碳配額交易市場。例如倫敦早在2003年開徵「進城費」,週一至週五早上7點到下午6點,每輛汽車進城得付8英鎊,但若是開著環保車卻不需繳納。短短四年,倫敦進城車輛已經減少二成。今年5月,紐約也宣布跟進,即將在曼哈頓市中心開徵塞車稅,並預計五年內把1萬3000台計程車,全部換為油電混合車。

低碳投資也已成為台灣人投資的新顯學。去年10月,國內第一檔同時投資替代能源、水資源及環境汙染控制三大綠能產業的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甫上市,不到六個月,募集額度已達上限328億元。

低碳變黃金,從企業到個人都能實踐

減碳風從國外吹到國內,引起空前大流行。除了是為了拯救地球繼續暖化危機外,更多的企業與個人也都體會到減碳可帶來好處。

首先,減碳能省錢。行政院能源局8月表揚24家公民營機構及學校在減碳上傑出的成效,共有包括中鋼、中油、中華汽車、台積電及統一實業等,一共減了22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600座大安森林公園節省8.5萬公秉油當量,換算金額省下了8億元能源成本。

統一超商今年7月開始在全台超過4000家門市,從每日凌晨1點起,全面關閉騎樓燈和橫式招牌燈,預計每月可省下77萬度電力,減少約491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如此節能效果,相當於一天減少2萬7206輛小客車的碳排放。

碳交易市場蓬勃發展,2006年達300億美元

其次,減碳不只省錢,減碳還可以賺錢。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開發中國家企業可進行減碳工程,減下的碳量還可轉賣。根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今年5月的最新統計,2006年全球碳交易規模已達到300億美元,相較於2005年的100億美元,成長了兩倍,顯示碳交易市場正在快速成長中。

除了省錢與賺錢外,低碳會風行,也是因為全球石油正快速消耗殆盡中,讓愈來愈多人覺醒到必須開發替代的低碳能源。

高油價時代,投資替代性能源的報酬可期

貴,都讓各國積極投入再生能源開發。巴西是目前最成功將石油倚賴度大幅下降的國家,兩次石油危機讓巴西提早發展自有能源,藉著廣大土地種植甘蔗以換取生質能酒精,降低對石油倚賴。

目前生質酒精占巴西四成的能源用量,500餘萬輛汽車都能使用酒精汽油做為能源上路。就連台塑王永慶之子王文洋也看好此商機,打算從巴西進口生質酒精來台灣販售。相同的思惟也發生在台灣,政府近來推動生質柴油、生質酒精,期減少石油倚賴度,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很難想像碳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及商機。清大經濟系教授黃宗煌說,「企業如果還沒體認到碳的威力,那麻煩可就大了。」因為碳排放規定一定會愈來愈嚴格,企業要將碳成本列為經營成本之一,否則會倒大楣。

碳不再是廢物,低碳變黃金,時代正式來臨。

綠能趨勢已成 資金狂潮湧入

新聞大舞台 文 胡薏文

「漲!漲!漲!」、「熱!熱!熱!」這是近日一般民眾的生活寫照。

國際原油及原物料價格節節攀高,帶動物價漲升壓力;而全球溫室效應,則造成氣候異常。乍看之下,物價和天氣這二項問題並無關連,不過透過替代能源、綠能與環保的連結,成為一舉解決能源不足與減緩溫室效應的最佳方案,無怪乎綠能相關產業爆紅。

今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漲幅高達50%,使得台灣出現了獨特的「週二現象」──台灣中油改採浮動油價,每週三零時起調整油價,油價漲多跌少,台灣各地加油站每逢週二下午,只要聽到油價調漲,必定出現加油車潮,也許只能省下幾十元,卻是升斗小民保衛荷包的無奈選擇。 但是看在專業基金經理人眼中,有危機就有轉機,許多研究報告都建議投資人,布局傳統能源與替代能源的股票或基金,實際參與油價上漲的獲利,就有機會把錢賺回自己的口袋裡。

能源基金今年以來,漲幅已達2成5左右,以寶源環球能源基金為例,今年以來漲幅27.01%;綠能基金漲幅更是驚人,今年以來漲幅更高達4成。 同時因為投資人大舉湧入,為避免既有客戶權益受損,德盛安聯綠能基金更創下台灣第一檔海外基金定期定額停扣紀錄。

不僅短線漲幅已大,加上歐元又在高檔,很多投資人都擔心,現在衝進去是否剛好套在高檔,還可能賠上匯差? 「在歐美主要國家都認同節能、提高替代能源比重的趨勢下,加上京都議定書訂定的溫室氣體減量時程,替代能源與綠能已獲得政策保護,至少未來五年,這個趨勢不會改變」,康和投顧海外基金部經理鄧盛銘說。

歐美政策保護替代能源

他並指出,「光是以京都議定書來看,參與簽署的48個國家,承諾2008年到2012年的4年內,削減一定比重的溫室效應氣體 (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無二氧化碳排放的乾淨、替代能源,勢必代之而起。

例如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中明白表示,美國將在未來10年減少75%傳統能源進口,歐洲也訂下未來5年內,將再生能源使用率提高到20%,從這二個數字,就可以看出受到政策保護的替代能源,未來幾年的熱度仍將持續。」「如果以能源基金和替代能源基金來進行選擇,我建議投資人優先選擇替代能源。

因為在政策的保護下,即使油價回檔,替代能源仍有一定的需求,可獲得下檔保護空間,萬一油價真的如國際能源總署 (IEA)預估的2009年飆上每桶100美元大關,那麼替代能源勢必水漲船高。

因此替代能源堪稱上檔不預設空間,下檔又可獲得保護的投資標的」,鄧盛銘分析。 「我建議投資人,今年的投資組合中,一定要納入綠能、替代能源或生技產業,這一塊的投資比重,至少應該在25%」,德盛安聯投信投資研究諮詢部協理鄧彥婷也不約而同地表示。

水力能源等基金 檔檔爆滿

由於台灣的相關海外基金投資標的有限,目前引進的僅有美林新能源基金、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以及KBC(比利時聯合資產)全球替代性能源基金,再加上KBC全球水力能源基金,幾乎檔檔爆滿,而且今年以來漲幅都已達四成,投資人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綠能與替代能源的發展,仍以歐洲執全球牛耳,其中在整體綠能部分,德國是最佳投資標的,而西班牙的風力發電,也因政府扶植有成,成為不錯的投資選擇」,鄧彥婷分析。

鄧彥婷指出,首先在德國部分,法蘭克福指數成分股只有30檔,但是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與綠能、環境科技有關,包括知名的西門子集團,朝向風力發電發展。拜耳則是全球最大穀物保護公司,還有巴斯夫集團在基因化學部分,都是全球相關領域中首屈一指的企業。

歐洲股市屬於成熟型市場,今年以來漲幅僅8%,但在全球綠能風潮下,德國股市今年漲幅達19%,而上述幾檔綠能概念股,今年以來西門子漲幅41%,拜耳與巴斯夫漲幅分別也達35%與32%,從這幾個數字,不難看出綠能議題在全球發燒的狀況,因此德國基金也是投資人可考慮的標的,建議投資人可挑選基金中,綠能相關產業所占投資比重較高的標的。

至於西班牙部分,過去三年大漲一倍後,因房市走緩,今年上半年漲幅僅有5.27%,不過撇開房市問題,西班牙首季經濟成長率仍達4.1%,且政府自2001年開始大力扶植的風力發電,以及生質能、環境工程等,預估今年盈餘成長率仍可達10%到25%,仍然具有投資機會。

但基於分散風險,鄧彥婷建議投資人可考慮南歐基金,除了可享有布局西班牙相關綠能產業的機會,今年上半年南歐股市中漲幅最大的葡萄牙,漲幅達19.5%,也有機會展現補漲行情。

國內投信搶搭綠能潮

綠能議題發燒,國內投信也搶搭這波熱潮,短短二個月內,提出近十檔綠能相關主題式基金送審,預定陸續獲准後,將在下半年再掀起一波「綠能吸金潮」,有意把綠能加入投資組合的投資人,將有更多選擇標的。 但鄧彥婷提醒投資人,在決定投資綠能相關基金之前,仍然得做功課,千萬別因為基金的名字上有綠能相關字眼,就貿然進場。

既然要投資綠能相關產業,投資人最好檢視一下想投資的基金,這一塊投資比重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