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靜脈產業 動能可觀

《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14期

近年來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除了政府在廢棄物回收成果卓著,腦筋動得快的台灣廠商也將這些以往視為無用的垃圾,透過回收再生處理,轉為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文/大茉】

廢棄物再處理 產值逐年遞增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致力於環保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可見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加上京都議定書對二氧化碳減排的嚴格要求。近年來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除了政府在廢棄物回收成果卓著,腦筋動得快的台灣廠商也將這些以往視為無用的垃圾,透過回收再生處理,轉為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資源回收 具多重效益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統計,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由一年八百萬公噸到目前一年超過一○八一萬公噸,環境品質折耗到一年三○三.五億元,並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年可減排約五百萬公噸,減排全國約二五%的二氧化碳。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指出,目前我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新資源,多數提供國內產業應用,具備多重效益︰第一可減少國內自然資源的開採及降低對國外原物料的採購,進而及減少原物料缺料及漲價的風險;第二可減少國內廢棄物的存量,將廢棄物妥善地處理,以減少掩埋及減輕生態環境的負荷;第三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工業局積極鼓勵投資下,我國實際從事資源化的工廠數目由二○○二年的一百多家到去年成長到六八六家左右,目前大多為中小型廠商,其中某些產業的進入門檻高且利潤高,也不乏有上市櫃公司,像是晶圓再生的昇陽半導體及中國砂輪,提煉貴金屬的佳龍、廢水處理的中宇、寶特瓶再生紗廠中興紡織及力鵬,及生產爐石水泥的中聯資源等。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扮重要推手

台灣廢棄物資源化的成效卓著,幕後推手即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綠基會董事長林志森指出,廢棄物資源化分為工業及消費性產生的廢棄物兩種,工業廢棄物的再利用量達一○八一萬公噸,回收率目前高達七五%左右。

而產值方面,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產值由二○○二年的二四九.二億元提升到去年的三八五億元,成長率約五五%,綠基會預估未來隨著技術精進將持續成長,希望透過研發高附加價值的資源再生技術,提升每年百分之十年的產值成長,預計於二○一一年達到六二○億元的目標。目前家庭消費性廢棄物的回收率僅達三五%左右,仍須努力。

綠基會主要工作之一是促成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並希望年成長一%,於二○一一年達到八○%的資源回收率。

廢棄物資源化產業,在台灣也稱做資源回收或是資源再生產業,而日本稱做「靜脈產業」,並將一般的生產事業稱做「動脈產業」,象徵資源回收產業的地位及重要性。

林志森指出,以人體做比喻,資源再生產業的廠商就像靜脈,將社會上不要的廢棄物處理掉或是循環再利用。林志森認為資源化產業不能當作一般收破爛的想法經營,必須注重整體發展,林志森說:「要有效推動資源化產業,首先要將它當成『產業』來推動,這樣才具推動力及策略性發展。」

林志森認為此產業「三通」後才能達到縱效及長遠的發展,所謂的「三通」原則為上通、中通、下通。「上通」包括政府方面的法令制訂及優惠措施,「中通」指產業界的配合及升級,「下通」則是指政府提供完整的配套措施及法令後,消費者能安心地使用廢棄物再生後的產品,林志森指出唯有政府能制訂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讓消費者安心使用經過再生處理的產品,也才能完成「下通」。林志森希望綠基會能成為橋樑,促進產官學的合作,幫助產業進步與升級。

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源再生產業以經營環境面、產業體質面及市場需求面三方面作努力。綠基會執行長余騰耀指出:「早期發展來說,政府以塑造產業『環境』為主,提供相關配套措施。

中期目標在技術引進及人才培養,以取得關鍵技術,強化產業體質。現今產業發展已日趨成熟,因此朝向市場面發展,以研發『加值化』產品,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目標。」經濟部工業局目前也積極地建立產業資訊服務網,朝擴大市場需求、推動策略聯盟、促進海外市場及強化業者市場行銷四大方向努力。

林志森指出,日、歐等先進國家的競爭優勢在於其技術研發能力,國外許多資源再生的廠商為大財團,資金充足、技術進步,可以將回收的廢棄物再生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因此如何創造高利潤的產品應為台灣廠商努力的目標。

台灣廠商 應跨足海外發展

綠基會指出,國外從事資源回收的大廠,在策略上著眼於全球的廢棄物回收處理,而非單一區域,綠基會認為台灣資源化的產業技術已達一定的水準,因此應學習國外廠商具備全球資源布局的策略,積極向海外擴展廢棄物回收來源,以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再生資源。

由於廢棄物資源化所涉及的事業廢棄物種類及再生技術類型繁多,目前國內廠商技術來源以引進國外技術或與研究機構合作為主,多數廠商採自行摸索,研發加上投入的人力和經費有限下,產業技術提升緩慢、產製高值化產品不易。在生產形態上,部分廠商產製初級工業再生料或產品後,再運送至其他國家和地區做深度加工,因此難以取得高獲利。

林志森認為「技術」是未來與國內外廠商競爭的關鍵,他認為目前國外掌握關鍵技術,像日本從事資源再生產業的廠商以大財團為主,因此資金充足,而這些具高層次技術、能進行深度加工的國外廠商是最大獲利者。

例如早期從主機等電子產品提煉貴金屬,台灣廠商所能提煉的純度不高,皆須送往日本提煉,如今像佳龍精煉的黃金純度已可高達九九.九○%,和日本一樣,因此極具國際競爭力。綠基會未來目標在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創造產品附加價值,以提升資源再生產業競爭力為重要方向。

貴金屬及環保建材 兩大熱門應用

廢棄物再利用,產製成高值化產品為現今資源化產業最重要的發展策略,綠基會目前積極地促成再生業者研發高附加價值的資源再生技術,希望在產值上以每年百分之十的比重成長,包括貴重金屬、建材、再生燃油等。

綠基會認為以台灣來說,目前稀有貴重金屬及建材的再生價值高,在自然資源日趨匱乏的情況下,加上近年來國際金屬價格不斷攀升,貴重金屬的再生化及高值化為此產業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目前台灣在貴重金屬再生利用方面發展迅速,其中包含銅、錫、鋁、鐵、鎳等重金屬,及金、銀、鉑等貴金屬,國內知名廠商包括佳龍、弘馳等

張啟達指出,貴金屬的再生技術除了自國外引進,國內目前也能自行研發提煉的技術及精鍊的純度。此外,稀有金屬多應用於科技產業上,包含電子業製造過程中及家庭使用過的廢棄家電資產品,像是銦(In)等稀有金屬是製造液晶面板不可替代的重要金屬材料,而大部份含有「稀有金屬」之的廢棄物尚未有效地回收與再利用,張啟達指出我國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稀有金屬的高需求,因此回收再生稀有金屬回未來資源化產業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綠建築為目前的重要趨勢之一,台灣本身缺乏砂石,因此價格容易被哄抬,利用石材廢污泥及水庫污泥所製作的輕質骨材具備高強度、抗震、防火、隔熱、隔音、防水等好處,可比一般建材降低室溫六至七度,為減碳、節能的良好建材。

張啟達指出,中聯資源為中鋼子公司,以往冶煉鋼鐵後產生的廢爐石要用貨輪運到外海丟棄,如今中聯資源將爐石資源化,研磨後製成硬度比傳統水泥更強的環保水泥,現在不僅用於台塑六輕海岸工程,也是建造台北一○一大樓的主要建材,不僅減少開採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降低開採砂石量,也節省運送廢爐石的燃料。

根據工研院的研究,每噸高爐石粉,平均節省當量煤料九六公斤,電力四○千瓦,石灰石一.二噸,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七九○公斤,不僅可供應國內建材,也可以解決爐石的廢棄問題,爐石水泥與輕質骨材為建材中「環保及節能」的代表。

此外,余騰耀指出廢玻璃、廢紙等的回收再利用也是未來具發展的再生產業之一,全世界開始減少砍伐樹木,因此回收的廢紙也是目前製紙的主要原料之一。

廚餘再生油 驅動市區公車

到過日本京都的民眾想必會被市區公車上的標語吸引:「此車使用生物柴油作為燃料,並鼓勵大家踴躍回收炸天婦羅廢油作為原料」;美國也有校車上貼有「Soybean Powered」的標誌,中文稱做「大豆動力車」,訴求以大豆油為燃油成分之一。

油價日益升高,原油價已經突破八十美元一桶,上周更一度衝破九十美元的大關,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原油估計只剩四、五十年左右的存量,台灣本身不產油,需仰賴進口,因此尋求替代油品為未來重要方向。

生質柴油(Biodiesel)是將未加工過的動植物油或廢食用油脂,透過化學轉化成具環保特性的燃料。來源有二,一是天然的動植物,包括大豆、米糠、油菜籽、向日葵、棕櫚等,動物油則包括魚油及牛油等;二是廚餘回收油,日本採用低價值的動物油、榨過一次後的二次、三次油,或是廚餘回收油來製作生質柴油,歐洲常用油菜籽(rapeseed),美洲則多利用大豆精煉。

林志森認為生質柴油的缺點在於農作物的價格易被哄抬,且過度種植農作物易加重生態負載量,他認為目前運用穀類等六碳醣作為提煉能源的方法並不好,利用具有五碳醣的植物纖維做為未來能源將是較為可行之道。因此利用廢輪胎及餿水油提煉的再生燃油深具環保意義,也更值得發展。

日本自一九九三年起,即利用廚餘食用油製作生質柴油,當作公車燃料,並在全國各地的連鎖商店設立回收站,以購物折價卷交換回收的廢食用油。台灣在二○○四年底,由工研院能資所在嘉義民雄工業區成立「生質柴油示範工廠」,提供生質柴油給高雄市和嘉義市部份的垃圾車及公車使用,讓高雄市成為亞洲第二個使用生質柴油做為公車燃料的城市,目前台灣主要的供應商有耐斯集團的台灣新日化,是台灣第一家量產生質柴油的製造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