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月刊 文◎郭庭昱
處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的時代,錢滿為患是必然的趨勢,隨著油元、主權基金、避險基金等「大象」級玩家的加入,市場的風吹草動更加敏感,全球一九○兆美元的金融資產往哪裡去?未來的賺錢機會,只有「錢」知道!
自從九○年代冷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經濟展現強大的掠奪力,受到多數統治者青睞,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成為重要的政績,近年隨著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等人口大國崛起,造就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的年代。
全球各國一年GDP合計四十八兆美元,但金融資產如今已高達一九○兆美元,過去以船堅砲利代表國力,如今金融戰略才是「隱形轟炸機」,帶領資本家橫行全球、攻城略地,彈指之間,數億美元的大型併購案馬上讓企業變天。
在地球村時代,對於變化最敏感的,不是人,而是金錢。只要有利可圖,「錢」比「人」的反應更快,以錢潮方向做為投資明燈,比任何名嘴還誠實。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也說:金錢之於股市,好比汽油之於汽車。
「錢」是資本市場的引擎,所到之處立即繁榮,尤其國際間快速移動的熱錢,更有來時助漲、走時摜壓的效果。錢從哪裡來?要往哪兒去?弄清楚資金航行的方向,就掌握投資獲利的金鑰。
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時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樣古老的勞動法則並不適用,陷阱往往隱藏在繁複金融戰略的背後,一個不小心,不管是國家或個人,多年積累的老本可能付諸東流。
八月引爆的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就是如此,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問題,拉來全球金融市場陪葬,歐洲機構受傷比美國還重,逼使各國央行不得不聯手搶救;而一九九八年美國的LTCM危機,起因於遙遠俄羅斯債券的流動性問題。
更早的一九八五年廣場協定,開啟日圓升值之路,在九○年泡沫破滅時,日本經濟至今一蹶不振,諷刺的是,擁有龐大外匯的日本人,還是美國各種債券的大買家,提供低成本資金供美國以及各大國際炒家盡情揮霍。這些例子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反證。
麥肯錫顧問公司最近一份「新金融掮客」報告指出,傳統投資市場的大買家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保險公司,已經逐漸成熟化,新興四大勢力包括油元資產、亞洲央行、避險基金及私募基金等,目前擁有八‧四兆美元資金,未來五年將快速成長一倍。這些大錢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將帶來不同的生態,如何與這四隻「大象」共舞?是投資人的新挑戰。
金融主力大手入市,油元積極、央行保守、避險基金興風作浪
油價頻創新高,產油國坐擁金山,好比是一夕致富的暴發戶,在替代能源日益成熟後,好日子總有過完的一天,因此油元透過各種投資以及主權基金,到世界各地搜括賺錢的機會,最偏好投資金融、資產、黃金。對於拉抬油價的新興市場,油元當然不會放棄投資機會,包括金磚四國的各項直接投資,以及大型的IPO釋股,都有油元積極參與的身影。
相較於油元的積極,亞洲中央銀行則是謹慎保守的大戶,「只要央行握有外匯,就是干預的行為」,一位大型券商的研究主管表示,「亞洲各央行被九七金融風暴嚇壞了,競相保有以美元為主的超額外匯,錢放著不用損失機會成本,只好去買美債或歐債賺利息,積極的作法就成立國家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和一般基金不同,不單純以獲利為目的,還兼有國家政策的責任,近來中國投資公司表示,台灣股市也在考慮範圍之內,立刻令國安及陸委會等神經緊繃,畢竟光靠外資「誠實申報」資金來源,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作法。就像禁止國人投資香港國企股,又不能在資金上蓋個「限制出境」的戳章,繞個道就出境了,根本防不了,錢會自己找出路。
央行總裁彭淮南曾表示,台灣因為國情特殊,並不適合成立主權基金。不過,台灣的央行也有「負擔預算」的責任,每年要上繳定額的盈餘給國庫,以去年為例,央行總共獲利二三二○億元台幣,大約是鴻海盈餘的四倍,獲利率約二‧五%左右,較美國Fed利率為低,也輸給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的報酬,如果和新加坡投資公司(GIC)或淡馬錫相較,績效更是天差地遠。
與油元或央行的大額資產相比,避險及私募基金的操作更靈活,沒有創造國家經濟繁榮的包袱,只有基金經理人的分紅激勵,這兩類基金最容易興風作浪,也是出事的高危險群,最近美國《商業周刊》報導,捅出次級房貸大樓子的貝爾斯登基金經理人喬菲,不顧風險控管,進行高槓桿操作,自己卻吃香喝辣,搭著私人飛機趴趴走,最大的原因在他可以分配獲利,卻無須分擔損失,這是基金最大的先天缺陷。
四大金融主力進入市場,代表有更聰明的大錢和投資人搶賺的機會,他們有更多的消息,更專業的人才,進入股市會拉高股票的本益比,流入債市會壓低債券殖利率,無風險套利的幾乎無利可圖,當然,快進快出的基金,也會增加市場波動,讓「股災」的次數更加頻繁。
對於全新的金融生態,投資人有二項基本動作,第一是了解熱錢的流向;第二是調整投資心態。
熱錢流向何方?最簡單就是尋找強勢貨幣,再從中挑選趨勢產業。以未來趨勢看來,如果沒有發生大型金融風暴,以人民幣為首的亞洲貨幣最有升值的機會,還有原物料國的「原物料商品幣」,例如澳幣,都是專家眼中會賺錢的標的。
由於高油價、高糧價、中國輸出通貨膨脹等因素,未來「抗通膨」成為投資重要的課題,包括新舊能源基金、不動產證券化、黃金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基金標的。其中,由於全球股市高檔震盪,風險增加,股災的頻率也上升,兼具抗風險的黃金,在投資組合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在投資的強勢區域及產業方面,人民幣升值趨勢受惠最大的企業,莫過「收人民幣、付美元」的公司,例如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航空股,今年以來上漲六、七倍,就是如此;金融及資產股也受惠於人民幣升值。這是基本面的方向。
強勢貨幣、新興市場、抗通膨是三大投資熱點
但是,從投資操作面來看,無論是香港或中國股市,短期之內漲勢過猛,不宜追高,像香港的國企股指數在二個多月內上漲七成,已經形成股價最大的利空,雖然賣了會後悔,還是以落袋為安的心態操作,才能真正持盈保泰。
亞太區域當中,台灣七年來不論匯率或股市,表現僅僅好過日本,屬於「落後補漲」定位,投資人可以把握科技股的行情,以及年底到農曆年間政策作多的契機。
至於海外基金,熱錢依然持續流向新興市場,以亞洲、拉丁美洲、東歐三大區塊來看,亞洲及拉丁美洲更是熱門區域,東歐則較缺乏題材。
在追逐熱錢流向的過程中,投資人更重要的是自保,全球化時代可說是資金在同一競技場比武,風吹草動大家都看在眼裡,加上巴菲特、各大主權基金都有「趁火打劫」的心態,等到金融危機出現時,以低價收購股票或債券。
其實投資人也可以在投資組合中,劃下一塊「趁火打劫」基金,保有一部分現金,在每年出現全球性金融恐慌,股市在一個月內重挫二成時,用禿鷹的心態投資龍頭股,賺一到二成就走人,是因應金融市場風險增加的好對策。
全球化走到如今,熱錢橫流已經無法避免,機會更多,風險也更大,隨著大象級的基金紛紛入市,投資機會逐漸變少,價位也拉高,但搶在大戶入市前進場,利潤又更豐厚,投資小戶的優勢在靈活,劣勢在資訊不足。
拉長時間來看,熱錢的行徑並不難掌握,也是財經媒體追蹤的焦點,投資人最大的挑戰,在於操作手法及投資心態,面對金融大鱷的因應能力,在高檔時更保守,低檔更勇敢,才是和大象共舞的終極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