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部 助廠商衝刺醫療電子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09.29

廣達、鴻海、奇美電、台達電等電子大廠相繼切入醫療電子產業,成為低毛利電子業的新藍海。經濟部已責成工業局和工研院共同協助廠商朝高附加價值智慧型醫療產品布局,並促成國際併購和合作,希望至2015年帶動我國醫療器材產值達2,400億元。

高齡化社會已至,加上新興市場生活水準改善,對醫療器材需求增加,市場持續擴大,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營業額在2007年已達749億元;其中,醫療電子產業在電子業完整價值鏈與製程管理優勢下,被政府列為重點推動的新興策略性工業。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長王雅各表示,電子大廠積極投入毛利高、價格相對穩定的醫療電子產業,更令政府看到產業利基,因此多管齊下,除透過主導性新產品輔導計畫提供研發資源外,也委託法人單位執行法規、專利、製程改善、市場趨勢等諮詢與診斷服務。

此外,工業局亦著手建立醫療器材檢測驗證中心網,輔導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協助廠商縮短產品研發時間並減低風險,加速上市;同時協助企業布局和拓展國際市場。

工研院醫材中心主任邵耀華表示,過去醫療電子業因為價格下降,品質可能跟著下滑,所以政府介入,將光電、通訊電子大廠拉進來,以電子大廠擅長的晶片、系統整合、微小化優勢來爭取國際大廠訂單,可快速壯大醫療電子產業。

工業局目前已訂出五項發展策略,一、要發展微小化、低侵入式、可攜式、多功能、整合性的高附加價值智慧型醫療產品;二、要導入異業廠商能量,開發共通型關鍵組件,補足產業鏈缺口。

三、將扶植具產業優勢廠商,運用國際併購或合作策略,促成大型旗艦公司的成立;四、將整合醫材、資通訊業者與醫院資源,提供全方位整合方案;五、是提供單次購足服務(ONE STOP SHOP),拓展國際通路。

同時,工業局已推出「醫療電子產業推廣服務計畫」,委託工研院醫療器材科技中心執行,輔導廠商開發關鍵核心技術。王雅各舉例,電動代步車的馬達和超音波的sensor(感測器)等,都是重點發展的核心技術。

邵耀華則表示,對國外大廠而言,台灣的製造業品質優、速度快,把訂單交給台灣廠家,可大量製造,降低成本並維持高品質,進而促成產品普及化,窮人也可享有富人的高品質產品。

為改變過去的產業媒合作法,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工研院承辦的「2008醫療電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將於10月2日至3日登場,今年為首屆舉辦,邀請國內外醫療電子大廠和通路商共同探討台灣在全球市場中的戰略地位,朝全球醫電王國目標努力。

邵耀華強調,這次要讓國外大廠和通路商知道台灣電子大廠進來了,並與小廠串連,為進軍國際預先布局。他認為,相較於電子廠本業的產值,新投入的醫療電子產業短期效益雖不大,但以大廠飛利浦為例,未來五年產值一定看得到,投資會是值得的。

台灣現在在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市占率仍不到1%、約19億美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是我國醫療電子產品占醫療器材產值達六成,相較國外的四成,更凸顯我國醫療電子的優勢。

邵耀華指出,國內醫療器材產值目前每年成長率為16.5%,高於全球成長率的6.1%,希望透過政府的介入協助,達到每年20%的成長率,且成為新興市場領導者,至2015年達到2,400億元產值。

沒有留言: